“一國兩制”在港實踐白皮書的發表,引發本港社會強烈反響和爭論。有人支持,有人認同,有人疑惑,有人憂慮,也有少數人極力潑污水表示反對。其實,港人只要把握了香港普選不可逾越的幾條原則和底線,對如何實現普選就可釋疑解惑,黑白立判。
首先,香港普選不能脫離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政治現實。香港回歸之後,中國恢復對它行使主權管轄,成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。然而,無論它的地位怎樣特殊,它都只是中央政府管轄之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,而不是一個國家,也不具備所謂“獨立政治實體”的資格;無論它享有多大的自治權,它都只是“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務管理權”,而不是“完全自治”,不具備所謂“全民公決”、“自主自決”的權力和能力。承認香港是中國的地方行政區域的地位,就必須承認和接受中央對香港的管治權不可置疑、不可挑戰。然而,近年“港獨”勢力抬頭,鼓動所謂“香港自治”、“全民公投”甚至“獨立”,有些人在政改討論中鼓動“佔領中環”,策動所謂“全民投票”,其實質就是挑釁“一國”原則,排斥和否定中央對香港的管治權。
其次,香港普選必須依照基本法和全國人大決定推進普選。基本法載明瞭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最終達至普選產生的目標,全國人大決定和解釋明確規定了實現這一目標的具體時間和步驟。依法落實普選是中央的莊嚴承諾和堅定決心,也是本港市民的共識,儘管對如何達至目標有分歧,然而,沒有基本法的規定,香港何來普選?沒有全國人大的相關決定,香港普選的權力來源自何處?有些人鼓吹“香港普選要符合國際標準”,有些人企圖以“公民提名”、“政黨提名”、“三軌方案”來取代“提名委員會”的提名權,其實質就是要突破基本法的規定,將普選帶向一條死胡同。反對派竭力“矮化”白皮書,稱它是中央針對“6.22公投”和“占中”而來,恰恰暴露了反對派擔憂“占中”和“公投”潰敗,掩蓋“占中”違反基本法的本質。
再次,普選產生的特首人選必須愛國愛港,這是政治底線。港人治港是有界限和標準的,也是有法律依據的。鄧小平先生強調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。白皮書指出,對國家效忠是從政者必須遵循的基本政治倫理。愛國是對治港者主體的基本政治要求。對此,擔任過大律師公會主席的湯家驊居然揣著明白裝糊塗,說什麼“法官要愛國如何司法獨立?”殊不知在標榜民主、自由的美國,新移民加入美國國籍時必須宣誓效忠美利堅,小學生每天都要舉行升旗儀式宣誓效忠美利堅。湯家驊大律師難道不想效忠中國而想效忠英美?
最後,香港普選不容外部勢力的干預。反對外部勢力干預香港政改,是中國內政不容別國干涉的具體表現。一些西方勢力露骨、高調干預香港政改,陳方安生、李柱銘之流四處告洋狀,主動乞求外部勢力對香港進行干預,奪取香港管治權迫不及待。白皮書強調要始終警惕外部勢力利用香港干預中國內政的圖謀,防範和遏制極少數人勾結外部勢力干擾破壞“一國兩制”在香港的實施,宣示的是中央的底線,也是“一國兩制”底線。只有這樣,才能確保“一國兩制”實踐沿著健康的軌道前進。